<td id="f6idi"></td>
  • <table id="f6idi"><strike id="f6idi"></strike></table>
    <p id="f6idi"></p>

      1. <object id="f6idi"></object>
        <acronym id="f6idi"></acronym>
        <track id="f6idi"></track>
        所在位置: 首頁 > 法院資訊 > 發布會實錄
        網絡消費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
        •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
        • 發布時間:2023-03-15 15:35:27

             時??間: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上午10:00

          地??點:最高人民法院全媒體新聞發布廳

          出席嘉賓: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賀小榮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                陳宜芳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二級高級法官   高燕竹

          主?持?人: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                李廣宇

          發布內容:發布網絡消費典型案例并回答記者提問。

        直播地址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賀小榮

        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十件網絡消費典型案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和發展數字經濟。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痹趧倓傞]幕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上,不少代表和委員高度重視網絡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建議要改善消費環境,提升消費服務質量,將擴大消費放在優先位置。為認真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回應代表、委員和人民群眾對網絡消費問題的關切,我們今天發布網絡消費典型案例,進一步維護網絡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加強消費者權益司法保護對于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主動適應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新形勢新要求,加大消費者權益司法保護力度,積極營造有利于消費升級的法治環境。
          當前,隨著我國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網絡消費已經成為社會大眾的基本消費方式之一。網絡消費糾紛案件也隨之增長,近五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共審結一審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9.9萬件、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件2.3萬件。以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為例,2018年一審審結1.2萬件,2022年一審審結3.2萬件,案件數量增長近兩倍。除這兩類案件以外,還有大量涉及產品責任、租賃合同、旅游合同等網絡消費的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視網絡消費領域的法律適用問題。2022年3月,制定并發布了《關于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對網絡直播營銷、外賣餐飲等群眾普遍關切的問題作出回應。
          此次發布的十個網絡消費典型案例精選自全國法院報送的數百起案件,涉及負面內容壓制合同效力、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未成年人網絡充值、在線旅游預定服務、限時免單促銷、二手商品交易、在線租賃、平臺經營者責任、網絡食品安全、格式條款效力等問題。這十個案例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特點。
          一是持續優化網絡消費環境,不斷加大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彭某某訴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網絡購物合同糾紛一案,明確網絡食品經營者銷售未標明生產日期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以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引導經營者把好市場準入關,規范網絡食品交易秩序。當前,未成年人網絡打賞、網絡充值行為時有發生。張某某訴某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網絡買賣合同糾紛一案,認定未成年人超出其年齡、智力程度進行網絡游戲充值的,監護人可依法追回充值款,切實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網絡空間和法治環境。這些案件對于指導人民法院積極發揮司法職能作用,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營造健康、安全的消費環境具有示范意義。
          二是引導電商主體規范經營,促進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某文化傳播公司訴某信息技術公司網絡服務合同糾紛一案,認定通過算法技術等手段不正當干預搜索結果排名,以實現正面前置、負面后置的“負面內容壓制”合同條款無效,切實維護消費者知情權和網絡空間公共秩序。張某與周某、某購物平臺信息網絡買賣合同糾紛一案,認定限時免單約定條件成就,經營者應當依約免單,有利于進一步規范網絡促銷活動。張某與吳某網絡購物合同糾紛一案,劍指網絡消費中的霸王條款現象,明確認定“交易完成,不支持售后維權”的格式條款無效。這些案件通過個案裁判明確價值導向,彰顯了司法在引導市場主體規范誠信經營、維護公平有序市場競爭秩序、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是明確權利行使邊界和責任范圍,進一步發揮司法裁判引領作用。張某等人訴某商家網絡侵權責任糾紛一案,認定商家因遭差評擅自公布消費者個人信息構成侵權,厘清了經營者行為邊界,切實維護消費者個人信息權益。消費者通過在線旅游平臺預定酒店服務,可能涉及中間商等多個環節,法律關系錯綜復雜。在熊某等訴某旅行社網絡服務合同糾紛一案中,人民法院認定提供酒店預定服務方應當履行協助退訂等合同附隨義務,未履行義務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維護了旅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些案件對于進一步厘清網絡消費法律關系,明確權利義務和責任承擔,具有重要的規則意義和指引價值。
          各位朋友,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后勢。消費者權益司法保護工作事關民生福祉和經濟社會發展,任重而道遠。人民法院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實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精神,進一步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護航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孫溯清